放射治疗(简称放疗)作为恶性肿瘤(如头颈部肿瘤、食管癌等)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,极大地提高了癌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。然而,放疗的副作用也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,最常见的便是口腔和食管黏膜损伤,这让无数患者食不下咽,直接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与生活质量。本文对放疗导致口腔和食管黏膜损伤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科普,并详细介绍口腔和食管黏膜损伤的修复和护理方法老品牌速配,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,提高生活质量。
一、放疗为何会损伤口腔与食管黏膜?
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,在消灭肿瘤的同时,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射线经过的正常组织区域。口腔、咽部和食管黏膜细胞生长快、更新迅速,对射线尤为敏感,当射线经过这些区域时,容易破坏黏膜上皮细胞,引发局部炎症、溃疡甚至坏死。放疗主要的影响机制包括直接照射造成细胞DNA损伤,抑制细胞的修复和增殖,诱发局部炎症反应,激活炎症因子并增加血管通透性,导致组织肿胀和充血。同时,头颈部放疗常使唾液腺功能下降,唾液分泌减少,导致口腔干燥,加重黏膜损伤。此外,放疗还会降低患者身体局部免疫力,黏膜屏障受损,增加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的风险,使症状进一步加重。
二、放疗后口腔与食管黏膜损伤的表现
放疗可引起一系列口腔及咽食管症状,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、糜烂和溃疡,可伴有剧烈疼痛,影响进食和说话,并出现口干、味觉减退及口臭等现象。同时,患者还可能出现咽喉肿痛、吞咽困难,食管灼痛或异物感,严重时甚至进食或饮水受限,导致体重下降。
展开剩余64%三、科学修复与护理策略
1.口腔清洁与感染预防
放疗后要注意口腔卫生老品牌速配,通过漱口、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洁,有助于降低细菌滋生和继发感染风险。漱口可选择生理盐水、淡盐水或医用漱口液,不建议使用含刺激、冰爽类成分的牙膏。每次漱口3—5分钟,清除黏膜褶皱残渣。刷牙要轻柔,避免刺激溃疡,假牙佩戴者应每天彻底清洗并在夜间取下。禁用牙线和牙签,防止误伤。
2.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
合理饮食对于黏膜修复非常关键。建议选择易吞咽、易消化且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、半流质和软性食物,增加瘦肉、鸡蛋、豆制品等摄入,并多饮水以保持口腔湿润,口干严重患者,可含服甘草乌梅冰块(每日4—6次)或饮用麦冬西洋参水。可在医生指导下,适当补充维生素B、C、E及锌元素。同时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过热、过冷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和饮品,戒烟酒。
3.药物与局部治疗
在医生指导下,可以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(硫糖铝混悬液/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)、局部止痛药和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与炎症。如有继发感染需用抗真菌或抗菌药,必要时还可使用促进修复的药物。此外,临床上低能量激光、局部冷敷等手段也有助于黏膜再生和缓解不适,顽固溃疡可用局部敷料辅助治疗。
4.食管损伤护理与营养管理
针对出现食管损伤的患者,宜采取少食多餐、软食分餐的方式,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。严重吞咽困难时,可采用鼻胃管或胃造口喂养,定期监测体重和营养状况,必要时可请临床营养师进行指导,以防止营养不良。
5.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误区警示
放疗后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有规律地复诊,发现症状需及时就医,不要自行用药。避免进食过快或食用过硬食物,以防黏膜外伤。同时警惕常见误区,如盲目使用偏方、忽视早期症状、滥用抗生素或自行停药等,以免影响修复过程。
6.康复期健康管理建议
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康复期应注意均衡营养,适量补充维生素、蛋白质和微量元素,增强免疫力。进食后保持坐位1—2小时,防止胃酸反流。保持适度锻炼,每日做张口训练和转颈运动,提高黏膜耐受力。保持积极心态,有助于身体和受损黏膜恢复。使用水溶性润唇膏可以防止口角干裂。遇到不适情况,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,便于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,促进全面康复。
放疗带来的黏膜损伤虽然让人痛苦,但是通过科学的护理、规范的药物应用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大多数患者都能够逐步修复受损黏膜、恢复进食,提高生活质量。
(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疗科一区主治医师)
转自:南宁日报老品牌速配
发布于:北京市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